查看原文
其他

​对付俄罗斯之后,拜登政府开始对华行动?|北京观察

何王子彧 直新闻 2022-07-31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当地时间7月19日,美国商务部负责工业与安全的副部长埃斯特维兹在众议院外交委员会听证会上称,美国与其他37个国家成功联手打击了俄罗斯的出口,未来可作为应对中国的参考模板。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今天(2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不禁发问:我不知道美方这位官员所谓的“成功”从何谈起?


汪文斌指出,美方作为乌克兰危机的始作俑者,不断拱火递刀、激化矛盾,挥舞制裁大棒,大搞经济胁迫,不仅破坏了国与国之间的正常交往,违反国际贸易通行规则,更导致乌克兰危机的复杂化和扩大化。当前,世界股市、汇市、原油、天然气、粮食和有色金属期货市场持续反复震荡,令各国老百姓特别是那些经济基础本就薄弱的发展中国家人民深受其害。


自俄乌冲突伊始,美方便已多次就对俄制裁向中方喊话。其中最典型的便是,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肯尼斯·威尔斯巴赫3月警告中方要“吸取三个教训”,包括所谓“不能对邻居发起攻击”、“必须看到俄罗斯付出的惨重代价”以及“全球各区域对侵略行动的反抗”。


随后,白宫新闻发言人普萨基和商务部长雷蒙多也进一步发表威胁言论:“如若中国再不遵守制裁俄罗斯的相关行动,美国将通过相应的办法报复中国”、“如若中国本土企业不遵守美对俄实施的管制、制裁措施,美将暂停对华供应设备与软件。如若中国再不对此做出行动,中国企业必将迎来致命性打击”。


除美国政、军界外,美媒也就此造势。《纽约时报》7月5日称,美国已从制裁俄罗斯的行动中“吸取教训”,并试图利用这些经验扩大对中国和部分国家的出口限制。


如今,美商务部副部长的言论,看似是话术的重复,但其背后自有政治意图。我们不妨将相关言论结合近期美国内外动态来看。



深圳卫视直新闻经查阅制裁跟踪平台Castellum.AI数据发现,2月22日以来,美国对俄共实施了1242次制裁,欧盟对俄共实施了1034次制裁。其中涉及原油、贵金属、科技、金融等多领域。


而这一系列制裁的反噬作用也早已显现。


首先从美国国内来看。当前其正面临40年来最严峻的通胀,美国消费者的情绪已经降至1952年以来最低点。有关民调显示,85%的美国成年人认为美国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此外,美国中期选举在即,据美媒本月初民调显示,71%的美国人反对美国总统拜登连任。而拜登刚结束的中东行中的重要目的之一“求油”,也近乎以失败告终。


在拜登访问沙特期间,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虽然承诺将原油日产量从1200万桶提升到1300万桶。但他强调称,没有额外能力将原油产量提高到更高水平。分析认为,沙特只是作出了“广泛”的承诺,却并未说明承诺会在何时兑现。


现在再来看美国西方盟友方面。欧洲自与美国配合对俄实施制裁后,现正面临21世纪以来最严峻通胀问题。据了解,欧洲央行为应对通胀可能考虑在7月21日的政策会议上加息50个基点,较其在6月份暗示的加息25个基点高出一倍。若欧洲央行最终选择加息50个基点,此举将标志着欧洲央行大幅偏离6月政策会议以来大多数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坚持的指导意见。分析指出,欧洲经济正从低速行驶转向“踩刹车”阶段,衰退风险进一步加剧。


而今,通货膨胀被视为暴力行为的驱动因素。生活成本的大幅上涨也使得西方多国爆发抗议潮,暴力活动不断增多。


还需指出的是,如今最新发声人的身份也很关键。埃斯特维兹主管的是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该部门负责人被称为美中科技竞争中的关键职位,由拜登直接提名。特朗普政府时期,BIS就曾出手制裁华为,在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中国科技企业中发挥“突出作用”。而埃斯特维兹未上任前就已对华放狠话。


在发表此次涉华最新言论前一周,即7月14日。埃斯特维兹在美国国会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拜登政府正在审查向中国出口部分半导体芯片的政策,以确保先进技术不会最终落入中国。


多重背景交织之下,我们不难看出美方此次是希望达成“一箭多雕”的目的——既期望以对俄制裁“成功”来安抚欧洲盟友以及国内民众,同时还期望以此来“恐吓”中国,彰显美国国内对华强硬派的姿态。而埃斯特维兹的言论也显示出俄乌冲突并未延缓美国对华全面竞争之势。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表示,自俄乌冲突以来,美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与美国实施的对华竞争战略二者之间产生了共振现象,体现出四大趋势:


·一是“相互依存”呈现出“武器化”趋势。

·二是安全化逐步替代经济逻辑的趋势。

·三是国际公共物品呈现工具化。

·四是国际关系的意识形态化越来越强烈,即依靠价值观划分敌友。


而这四大趋势,实际上就是重新塑造全球化体系、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关系体系。


外界认为,拜登政府目前已开始对华行动。标志性事件便是6月28日以“支持俄军方”为由,将5家中企列入制裁名单。分析指出,这只是拜登政府一次很小规模的尝试,主要试探的是其西方盟友及商界对该制裁的反应。虽然拜登政府时不时地发出各种试探性信号,但中方对此早已看穿,并保持警惕。


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中国智库近期撰写了详尽报告为俄乌冲突下中方如何应对美方的“围堵”建言献策。


根据人大重阳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截至5月,美国针对中国的压制行动大概有24项,体现在经贸、金融、意识形态、军事科技、地缘政治等领域。报告认为,整体而言,拜登政府依旧认为竞争仍是中美关系的主轴,对华基本思路、基本战略和强硬姿态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中美全面“摊牌”的概率在上升。


报告认为中方要从以下六方面做好应对:


·一是抓紧制定在经贸、金融领域的反围堵与反制裁的预案,加强数字治理合作。

·二是以我为主,要加紧制定金融强国战略与方案。

·三是加快能源自主进程,制定能源替代“三步走”战略。

·四是主动设置议程,逐渐引领中美舆论战的节奏。

·五是对外多讲述“台独”危害,严防美国“以台制华”。

·六是强化军事科技,应尽快建立独立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体系等。



作者丨何王子彧,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